云烟阁

古有凌云阁
今有云烟阁

顾诵芬:先后参与、主持我国第一款自主设计的喷气式机型的气动布局和全机的设计。

更新时间:2024-12-14 07:58:20点击:

b42b-2cb22a6fab1a21b173614bcf5f4c43e2.jpg

顾诵芬,1930年生,江苏苏州人,飞机设计专家,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高空高速歼击机的主要技术负责人之一,1951年毕业于交通大学航空工程系,历任工业部航空工业管理局工程师,沈阳机械制造厂设计室空气动力组组长,中国航空研究院飞机设计所副总设计师、总设计师、副所长、所长,沈阳飞机制造公司总设计师,航空工业部科技委员会副主任、高级工程师。

中国航空学会第二届党务理事,第三届理事、中国空气动力学研究会理事、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及美国宇航学会会员。

2021年11月3日上午,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顾诵芬院士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人物经历

顾诵芬,1930年2月4日出生在苏州一个书香世家。祖父顾元昌曾获朝廷“钦加四品衔,赏给正四品,封典覃恩,诰授中宪大夫”。父亲顾廷龙28岁时毕业于北平燕京大学研究院国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中国著名飞机设计师。1951年,他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航空工程系,历任中国航空研究院飞机设计所副总设计师、副所长、所长兼总设计师,沈阳飞机制造公司总设计师,航空工业部科技委员会委员、中国航空研究院副院长、航空工业总公司研究员,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科技委副主任。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54年起,顾诵芬先后承担歼教1型和歼教6型喷气式教练机顾诵芬院士图册(8张)的气动设计工作,在国内首创两侧进气方案,抓住初级教练机失速尾旋特点,通过计算机翼环量分布,从优选择了机翼布局。1964年,他开始领导歼8飞机的气动设计工作,并解决了方向安定性和排除抖振等重大技术关键,确保了飞机定型。1976年,他开始参与歼8Ⅰ型飞机的设计工作,1985年正式定型。1981年,他又任歼8Ⅱ飞机的总设计师,利用系统工程管理方法,把飞机各专业系统技术融合在一个总体优化的机型内。1984年6月,歼8Ⅱ飞机试飞成功,不久投入生产。由于对歼8系列飞机的重大贡献,顾诵芬被誉为“歼8之父”。1988年起他领导飞机主动控制技术研究,在国内首次实现不稳定飞机的飞行。1990年起领导高性能远景飞机的概念研究。

1990年8月,代表航空研究院与苏联中央流体动力研究院探讨两国在先进飞机的概念研究中进行合作的可能性。 1991年3月签定了协议,开始了中俄在航空科技领域的合作。

曾发表过《设计超音速高性能飞机中的一些气动力问题》、《关于航天飞机研制和发展的综述》、《2000年前后歼击机的发展趋向》等论文。

2021年11月3日上午,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顾诵芬院士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